TikTokShop直播电商加速:美国市场亿万GMV狂潮与商家机构们的奋斗史
近期,TikTok Shop美国区的直播电商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顶尖达人Jeffree Star在直播中创下了66.5万美元的GMV佳绩,但这个纪录迅速被Stormi Steele刷新至104万美元。紧接着,西班牙语主播Mandy Pena也持续突破自我,将单场GMV从3000美元一路提升至70万美元,并最终创下121.16万美元的新高。在平台的整体运营方面,TikTok Shop在美国夏季促销活动期间的单日GMV成功超越了去年黑色星期五的记录,而泡泡玛特则成为首个通过自播单场销售额突破10万美元的出海品牌。
无疑,TikTok Shop正在加速前进,尤其是直播电商领域,在平台一系列推动策略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美区市场逐渐展现出潜在能量。
那么,TikTok Shop美区直播电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究竟如何?商家们真实的问题、困惑和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直播电商,TikTok Shop美区的确定性增长之路?
在TikTok Shop美区的早期阶段,达人短视频带货可谓独占鳌头,贡献了高达八成的交易转化,成为推动平台初期繁荣的关键力量。
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也不可回避,其成效往往系于内容的偶然爆发,难以构建起商家所渴望的稳定销售蓝图。相比之下,直播带货则展现出更高的确定性和转化率。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也是最快的提升转化率的方法。有美区商家曾透露,自己在经营TikTok Shop电商业务的过程中,相较于短视频约1%的转化率,直播能够轻松突破4%的门槛,成为快速提升销售表现的利器。
为了加速直播电商的发展进程,TikTok Shop也在精心布局,不仅成立了专业的直播团队,更在美国各大城市设立直播工作室,为商家打造出更加专业、便捷的直播生态。
规模化效应尚未形成,商家面前有三大困境
美区头部达人Jeffre Star、Stormi Steele等相继创下百万美元级别的单场GMV记录,的确是TikTok Shop在直播带货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过,这些高光时刻还不能立即转化为整体市场的普遍繁荣。
现在的直播,单场破万(美元)都挺难的。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当前TikTok Shop美区直播电商的直观感受。尽管少数头部达人能够创造惊人的销售业绩,但整体来看,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
另外,对现阶段想要入局TikTok Shop直播电商业务的商家而言,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如何度过冷启动阶段。商家需要先完成(通过短视频内容和达人带货的)基础销量和播放量,再去开直播。毕竟,平台流量机制决定了,只有当商品已经成为爆品时,开播才能自带流量,这背后的种草过程及其带来的溢价效应不容忽视,这也是第一道门槛。
第二,如何做好人货场水平的提升。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的美区直播电商无论是直播间设备的升级、场地设计的优化,还是人力能力的提升,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比较尴尬的是,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国内,但美国签证难得,甚至很多人的英语能力都有限,行业生态和专业人力的能力都需要快速提升,这也是目前想要做好直播电商不得不攻克的难题。
第三,如何面对直播电商用户标签不够精准的问题。在发展初期,TikTok Shop直播电商的用户标签较少,推流不稳定,也会相应地影响转化效率。商家们需要在这混沌的局势中,找到精准触达用户的方法,才能脱颖而出。
自播or达播,怎么选?
自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控直播内容和节奏,但人工费用高昂、投入产出比不佳等问题使得此种模式在成本效益上尤为吃力。
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定位更倾向于兴趣娱乐平台而非纯粹的电商平台。用户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娱乐和放松,而非直接购物。这使得自播模式在吸引购物意向用户方面存在天然劣势。而达播模式则充分利用了粉丝经济的力量,成熟的达人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高度的用户粘性,他们的直播和内容输出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的销售行为。
此外,美国市场拥有大量成熟的社交媒体用户,其中不乏拥有大量粉丝但尚未实现有效变现的达人。这些达人对于优质的产品供应链和高效的变现模式有着强烈需求。TikTok平台也正在积极引导达人进行商业化发展,激发了他们的赚钱意识。
因此,对于小卖家而言,美国本土直播的时间成本和预算都是难以承担的,而与成熟的达人直播间合作成为了最保本的方式。
然而,即使是与达人合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样品寄送后达人迟迟不拍视频,或者花钱上了直播但动销为零等情况都时有发生。
控货成新风向
在TikTok的直播带货版图上,最近几个成功的直播大场都浮现出了国内直播机构的身影。
例如,Jeffre Star、Mandy Pena、Stormi Steele等TikTok达人的直播大场,分别由SuperOrdinary、遥望科技海外团队(Yowant)和交个朋友海外团队(Befriends US)在操盘。
的确,从货盘匹配、话术设计到直播间布置,这些国内头部直播机构显然可以展现出远超海外本地平均水平的专业度和细致度。他们的综合实力强大,能够迅速调动各种资源,为直播大场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相较于国内,海外市场的投入对这些大机构来说仍然算得上是经济实惠。
不过,尽管有这些优势,国内MCN机构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主播的招聘和培养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美国,像纽约、洛杉矶这样的一线城市,主播的时薪能达到50美元左右,而在二线城市,时薪20至30美元是常态,这种薪资落差导致了主播资源的稀缺和不稳定。另外,美国很多本土达人并不熟悉直播间话术、逼单技巧和用户停留策略,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另一个挑战则是达人合作的稳定性问题。
在美国,MCN机构很难与达人签订长期合同,这使得机构对达人的把控力非常弱。达人可能随时解约,甚至不遵守合同规定,这给机构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达人圈层融入难度等因素也增加了直接签约达人的难度。
因此,对正在布局海外业务的国内头部直播机构而言,一个共识是:尽管在国内市场已稳坐直播带货的头把交椅,但在美国市场,单一依赖原先的红人机构模式并不足以确保长期的稳定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目光瞄向控货,意图在供应链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毕竟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实力无可比拟。
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像是在打造一家理解直播电商的中国供应链公司。这不仅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复用,更是对当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和适应。这些头部直播机构们明白,进入美国市场后,必须结合当地的情况抓紧进行创新和调整,才能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