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零售拿货有什么差别?要掌握什么技巧?
批发和零售最大的区别是批发商销售单品利润低,只能通过大量出货赚钱,而零售商销售单品利润高,但出货量比批发商小。
开店之初,大部分经营者不想压太多产品,所以只会选择每个产品的一小部分作为样品,通过样品逐渐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如果发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那就决定补货,因为这样比较安全,风险也小。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当你要求批发商买单品,或者没有人愿意给你货的时候,即使货的价格远高于批发价。 这样子我们的产品进货价格较高加上利润,才会导致我们的的价格缺乏竞争力,很多客户会放弃购买,会干扰我们对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的判断。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确定进货金额的方法,就是把你整个店铺的月运营成本加起来,然后除以利润率,得到的数据就是你每个月要进货的金额。 例如,如果您的总运营成本为 6000 元,销售产品的平均利润为 200%,那么您至少需要购买3000 元的商品,因为 6000/200%=3000。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平衡您的收入和支出。 如果你刚买了3000元的货。 那么即使你一个月内把这些货卖掉,你的利润也只有5000,不够你的支出。
第一次购买时,您应该选择尽可能多的商品类型。 对客户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锁定某一类产品,因为资金总是有限的,只能把资金集中到有限的种类上。 , 您可能有大量购买单品的需求,然后您可以要求批发商给出更低的价格。
当我们肯定这些类型的产品时,可以将单个产品类型的数量细分为展示数量、库存数量和周转数量。 显示数量是您上架的数量,库存数量是您仓库的库存数量,周转数量是两次购买期间的实际发货数量。 从多年的经营经验来看,每个单品至少三件可以保持相对良性的商品周转。 当您购买产品并再次火热时,您很快就需要单独补充产品。 这时候,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都得不偿失。 如果你不补货,你就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顾客失望地离开。 但是如果你购买3件相同的产品,这3件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可能需要补货其他产品,这样你就可以一次补货,提高补货效率,节省补货。 货品费用。。
本网站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合作/权益/投稿 请联系平台管理员 Email:epebiz@outlook.com